青白江新闻: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的思考(2)

发布时间:2018-11-17 05:0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的思考(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转让、共建实验室、签约高校实习基地、订单制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开展。企...

  (二)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转让、共建实验室、签约高校实习基地、订单制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倾向于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方式。例如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合作模式,将企业和专家团队的切身利益捆绑起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保障了合作项目的“既好、又快、还省”;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自筹资金,提供试验场地、设备和资源材料,而技术研发、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和科研人才主要由合作院校提供,充分挖掘各方优势,协力创新发展。

 

  (三)区域协同创新特点。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发展需要成为主要动机。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企业竞争形势的更加激烈,在协同创新关系的建立上企业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15家企业均为现有合作的发起方,战略发展需要已成为企业寻求协同创新的主要动机。各企业在处于市场低谷或转型阶段时,不再为了急于突破瓶颈而开展多元化经营,反而更加注重自身技术优势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二是以市场机制为合作导向,风险管控成首要影响因素。协同创新是企业追求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由于还未普及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多家受访企业表示,在协同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作为主体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在确定合作项目前,企业需要充分研判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技术优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周期,对项目风险特别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控已成为影响合作的首要因素。三是合作平台持续搭建,政府参与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企业在开展协同创新的初期,往往是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基本单位,具有临时性、松散性等特点,一旦项目结束,合作到此终止。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自主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在保障稳定合作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各类平台的建立,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组织机构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硬件支持,为政府政策配套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基地。在协同创新的中后期,随着政府机构的介入,以及“校院企地”开放合作的深入实施,由政府牵头从宏观角度整合创新资源,协调各类社会关系与合作网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企业与企业、科研院校、当地政府和中介机构等联合形成协同创新合作网络,并建立开发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中心(如区政府与攀钢集团研究院合作设立的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为对外开发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和成果转化孵化的平台),有利于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保障区域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取得的成效

 

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的思考(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