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光颇有语言天分,仅凭爱好,他就熟知四国语言。据他介绍,因为父亲曾经留美,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而然熟稔英文,后来在北京轻工业学院念书,凭兴趣选修了日文、俄文,而他的普通话学习,始于1956年。那年2月,《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张世光12岁,正在成都十九中念初一。
川人由于说贯方言,舌头不分平翘,很难把普通话说好,张世光却不假时日便说得流利顺口,听贯成都话的他,对这新鲜语言很感兴趣。可惜当时供他展示这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机会不多,学生除语文课和必须讲普通话的集体活动外,日常生活都说方言。直到1962年,张世光去北京念书,与人交流才基本都说普通话。终日浸在普通话圈子里,他却开始有些怀念成都的乡音,“有时碰到老乡,几个人用成都话摆两句龙门阵,欢欢喜喜一下午。”
1979年10月,张世光回蓉,在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从事外事工作。重回故乡,每日乡音绕耳,他异常高兴。但近些年来,他陡然发现,出走经年,在故土生活的人们部分乡音已改。
“有次我在川音散步,在校园里看见两个十来岁的艺校女生,其中一个普通话十分流利标准,问她哪里人,竟然是四川荣县人,叫她说两句荣县话,却说不会,再一问,原来其父母觉得方言土气,认为以后要到大城市发展必须说普通话,从小就不准她学当地话。”
张世光发现,不仅孩子,连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兄弟姊妹,在到处奔波中,说话腔调也被外地语言影响,不会说纯正的成都话了。“有次听见我弟兄把路边一条林荫路喊绿(lv)道,但成都话其实该读绿(lu)道。”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7日讯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志愿者,有义务来承担这份社会责任。11月5日下午,香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君跃社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老人活动。 活动中,...
7月30日,成都火车北站旁,一名年轻男子帮助拾荒老婆婆背口袋,一路护送。成都晚报微博发布了这一段视频,昨日...
昨日早上5点过,64岁的成秀清起床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饭,炒好一盘红苕尖,又蒸了份鸡蛋羹,再把前一晚剩下的米...
7月11日,石板滩镇强降雨期间,一名老人冒着暴雨来到该镇卫生院门诊大厅时,其身上已完全湿透,医院工作人员见...
漫长的暑期,不少小朋友又回到了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24小时陪伴的时光。我把作业做归一(完)了妈妈啷个(怎么...
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题,最重要的是解决老人吃饭问题。武侯区多年前就开始推出社区长寿食坊,长寿食坊的开办模...
5月30日,在成都三环路凤凰立交附近执勤的交警二分局民警王怡立等人,遇上一位神色焦急的婆婆。婆婆姓曾,是来...
周先生(化名)给自己煮了美味的鲫鱼汤。看到鱼比较小,心想鱼刺应该也小,比较好消化,63岁的他便没有吐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