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离职遭1200万元索赔,飞行员成“最难离职的职业”?(5)

发布时间:2018-05-03 12:5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离职遭1200万元索赔,飞行员成“最难离职的职业”?(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飞行员每一阶段都面临着大量培训,培训周期前后长达数年,转机型培训也需很大的投入,培养一名有资历的飞行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白皮书...

“飞行员每一阶段都面临着大量培训,培训周期前后长达数年,转机型培训也需很大的投入,培养一名有资历的飞行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白皮书这样解释航空公司的“留人”行为。

据法制晚报此前报道,一般在飞行学员阶段是两年的培训时间,单独的培训费用就需要每人至少70万元,如果再加上工资、食宿、设备使用耗损等费用,培训费用接近百万元。

航空公司对此是怎么看的?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赵明所在的航空公司和另一家地方国有航空公司,但对方均拒绝了采访。

飞行技术档案法学专家怎么看?

法院应支持转移

北京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起淮认为,飞行员应否流动、如何流动、流向何方、以及流动成本的大小,都必须由市场说了算,国家通过立法等合法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航空公司应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改善劳动环境、增加劳动报酬。”

张起淮称,关于飞行员离职的相关问题,法律上并不存在太多空白,问题在于各地法院没有很好地执行到位。对于飞行档案的转移问题,张起淮认为法院应当支持飞行员的诉请。在他看来,我国目前的劳动法律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等文件,已经足以解决飞行员与用人单位间劳动争议问题。

在张起淮看来,《公约》违背了飞行员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且限制了飞行员的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没有对劳动者分门别类作出区别对待,所以飞行员的工作性质,不应当成为其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理由。一份各航空公司签订的内部《公约》绝不能凌驾法律之上,限制飞行员平等就业和自由择业的权利。”

不属法院受理范围

离职遭1200万元索赔,飞行员成“最难离职的职业”?(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