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2)

发布时间:2018-06-11 12:0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其中,清静慧菩萨描绘得最为精致,身披以珍珠粉勾勒的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

其中,清静慧菩萨描绘得最为精致,身披以珍珠粉勾勒的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

李云鹤老人精细修复文物

去年9月起,观音寺迎来了500年来首次“全面体检”与整体保护。

“500岁的文殊菩萨泥塑,头部完全脱落了,摔下来后,头顶的冠饰也坏了。”坐镇观音寺“主刀”修复的,是86岁的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曾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云鹤。他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达62年,参与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彩塑500余尊,被誉为“文物修复界泰斗”。

“塑像头部脱落、破损的部分需要一点点粘上去,上百个残片一一拼好,比重做一尊佛头还要难得多。”修旧如旧,就得找到最接近本身的材质,用原来的方式来修补。在李云鹤的带领下,修复团队对塑像的泥土、木骨架进行取样、化验,为寻找接近的泥土,以观音寺为原点,分四个距离取土,将样本与塑像本来的泥土对照,通过矿物含量、含沙比例对比,最后决定采用附近安西镇的泥土。

用以支撑泥塑的木骨架,则是请来专业人士分析,认定原塑像采用的是核桃木,经多方寻找,才在新津境内的一家木雕厂找到了合适的核桃木。在观音殿内的一角,堆放着从泥塑中拆下的泥土和核桃木料、以及谷草把。“你们掂下,这些核桃木很轻,这样才会不让泥塑负担得太重。500年间,原来的主骨架已被白蚁蛀空,病害比较严重。”李云鹤苍劲的大手,爱怜地抚摸着这些镌刻着岁月气息的核桃木,似乎木头能听懂他的话语。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

李云鹤老人在修复文物

【接棒】

佛像还原

孙子用3D绘制面部结构图

6月1日,雨后的观音寺,越发空幽。

观音殿内,正在修复的文殊菩萨塑像外围,搭建着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一架陡峭长梯,是上下的唯一通道。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