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2岁的李晓洋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毕业,本来还想在国外再待两年,却被爷爷力劝做文物修复。现在,李晓洋和爷爷、叔叔都在一线修复壁画,爸爸也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我们在爷爷奶奶家吃饭,饭桌上就聊壁画修复,‘唉,前两天那个壁画那个部位是怎么弄的’,然后全家开始讨论。有时吃完饭散步,爷爷就一边走一边给我讲。”李晓洋说,无论修复技术如何变化,修复者怀有的“匠心”是永恒的。
黄杨敏
标签:文化
5G+4K+AI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 8K超高清360旋转摄像头引人关注 博物馆AR(增强现实技术)服务系统终端设备 2019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创新展上亮出不少新科技成果 这些黑科技正步入生活 ●AR(增强现实技...
4月2日,区人大对我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琼、侯蓉滨受邀参加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军参加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
从龙泉山318国道旁边的一条机耕道上去大约走一公里,路的尽头就是大佛寺,寺里有一块长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南北朝碑刻北周文王碑。寺门外是肖太发的瓦房,但是他没有住在...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海报 展场一角 庄严神秘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在罗马展场 观众被精美文物吸引 当三星堆庄严神秘的青铜大立人与罗马大理石雕像站在一起,当绵阳博物馆栩栩如...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LOGO图案之一:大溪文化玉面 中国迄今发掘的唯一地上皇陵永陵、四川首次发现拥有规模宏大...
让损坏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以修复,让积存垃圾得以清除,让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得以恢复趁着雨水休战期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