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4)

发布时间:2018-06-11 12:0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此之前的更换塑像骨架工作,并不轻松。修复团队将原来糟朽的骨架掏出清空,请来力学专家对塑像的受力结构进行研究论证,最后才将横截面为2416厘...

在此之前的更换塑像骨架工作,并不轻松。修复团队将原来糟朽的骨架掏出清空,请来力学专家对塑像的受力结构进行研究论证,最后才将横截面为24×16厘米、长1.7米的主骨架放进去。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到天花板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这段主骨架切成两段,先后放入,两段之间利用墩接技术进行拼接,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塑像的面部还原,引入了现代科技。李晓洋在澳大利亚学的是装饰设计,他利用3D技术绘制出佛像面部结构图。不过,塑像面部的还原仍然靠手工一笔一画完成,鼻子跟脸部的落差,眼眉的高度,嘴唇的弧线,脸型轮廓……都在李云鹤手中一一呈现。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

李云鹤老人在修复文物

【匠心】

一家痴迷

饭桌上聊的是壁画修复

择一事,终一生。

“修了一辈子文物,一家人都在修文物,可以说我是太痴了。和文物打交道,有心痛、有愉悦,也有期待。”1956年,24岁的李云鹤还在山东老家,刚从学校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去西北。本来目的地是新疆,因为想顺道看望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舅舅,就在敦煌停了一下。

这一停,就是62年。

当时,莫高窟里的壁画、彩塑损毁严重,抢救、保护迫在眉睫。李云鹤借鉴国外文物保护专家“打针修复法”——这一非常适合莫高窟壁画病害修复的技法,并改进修复工具,悉心琢磨黏合剂配方,最终得以成功。他还跟老一辈敦煌学家爬洞窟学习线描、构图、绘画,逐窟了解绘画情况。此时恰逢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专家来莫高窟仿作194窟的雕塑,他便跟着学。因为实打实地上手,他对雕塑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绘画的朝代及风格、雕塑的石胎木骨特质都了然于胸,修复起来就能更好地把握。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

李云鹤老人精细修复文物

86岁文物修复泰斗 新津观音寺里“绣”壁画(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