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的更换塑像骨架工作,并不轻松。修复团队将原来糟朽的骨架掏出清空,请来力学专家对塑像的受力结构进行研究论证,最后才将横截面为24×16厘米、长1.7米的主骨架放进去。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到天花板的限制,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这段主骨架切成两段,先后放入,两段之间利用墩接技术进行拼接,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塑像的面部还原,引入了现代科技。李晓洋在澳大利亚学的是装饰设计,他利用3D技术绘制出佛像面部结构图。不过,塑像面部的还原仍然靠手工一笔一画完成,鼻子跟脸部的落差,眼眉的高度,嘴唇的弧线,脸型轮廓……都在李云鹤手中一一呈现。
李云鹤老人在修复文物
【匠心】
一家痴迷
饭桌上聊的是壁画修复
择一事,终一生。
“修了一辈子文物,一家人都在修文物,可以说我是太痴了。和文物打交道,有心痛、有愉悦,也有期待。”1956年,24岁的李云鹤还在山东老家,刚从学校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去西北。本来目的地是新疆,因为想顺道看望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舅舅,就在敦煌停了一下。
这一停,就是62年。
当时,莫高窟里的壁画、彩塑损毁严重,抢救、保护迫在眉睫。李云鹤借鉴国外文物保护专家“打针修复法”——这一非常适合莫高窟壁画病害修复的技法,并改进修复工具,悉心琢磨黏合剂配方,最终得以成功。他还跟老一辈敦煌学家爬洞窟学习线描、构图、绘画,逐窟了解绘画情况。此时恰逢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专家来莫高窟仿作194窟的雕塑,他便跟着学。因为实打实地上手,他对雕塑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绘画的朝代及风格、雕塑的石胎木骨特质都了然于胸,修复起来就能更好地把握。
李云鹤老人精细修复文物
5G+4K+AI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 8K超高清360旋转摄像头引人关注 博物馆AR(增强现实技术)服务系统终端设备 2019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创新展上亮出不少新科技成果 这些黑科技正步入生活 ●AR(增强现实技...
4月2日,区人大对我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琼、侯蓉滨受邀参加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军参加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
从龙泉山318国道旁边的一条机耕道上去大约走一公里,路的尽头就是大佛寺,寺里有一块长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南北朝碑刻北周文王碑。寺门外是肖太发的瓦房,但是他没有住在...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海报 展场一角 庄严神秘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在罗马展场 观众被精美文物吸引 当三星堆庄严神秘的青铜大立人与罗马大理石雕像站在一起,当绵阳博物馆栩栩如...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LOGO图案之一:大溪文化玉面 中国迄今发掘的唯一地上皇陵永陵、四川首次发现拥有规模宏大...
让损坏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以修复,让积存垃圾得以清除,让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得以恢复趁着雨水休战期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