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新都民营经济:从“微不足道”的蹒跚到“半壁江山”的飞跃(2)

发布时间:2018-10-10 11:4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新都民营经济:从“微不足道”的蹒跚到“半壁江山”的飞跃(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在方法上,走发展集体企业与家庭企业相结合、自力更生与横向联合相结合,五个轮子(乡、村、组、联户、专业户)一齐转的路子;在地域上,由封闭型向...

在方法上,走发展集体企业与家庭企业相结合、自力更生与横向联合相结合,“五个轮子”(乡、村、组、联户、专业户)一齐转的路子;在地域上,由封闭型向全方位开放型发展;在规模上,由分散小型向相对集中的骨干型企业集体发展;在行业上,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在速度上,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在所有制形式上,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在决策上,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根本改变了改革前新都农村只有少数作坊式企业的面貌,给农村经济增添了巨大活力。

新都县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努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1979年以来乡村原有的五小企业,加工作坊,手工工艺,建筑能工巧匠,都开始向企业聚集,农业工业开始起步,当年的农村呈现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村一品,一村一格”发展家庭手工业(家庭作坊)的良好势头。如何引导广大农民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朝农村工业化上发展,朝乡镇企业发展,新都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乡村的建材料工业起步。乡村的建材工业的起步,是从砖瓦、砂石开始的。随着几个水泥厂的建设,许多水泥予制厂也应运而生,为城市的建筑提供了优质的建筑材料,也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渠道。

二是新都的乡镇企业中的食品工业对初期的工业起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白酒、粮油、机面加工、啤酒、茶厂,在当时已经占到全县整个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的21.63%,务工人员达到4000多人,形成了以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粮食加工、肉类加工为主体,以糕点制造、蔬菜加工、淀粉等为辅的乡镇食品工业结构体系。

新都民营经济:从“微不足道”的蹒跚到“半壁江山”的飞跃(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