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机械工业企业从1977年的327个企业,发展到1985年达到500多家。机械工业从过去的简单修理农业机具,逐步转向并形成轻型机械、基础件制造和整机生产为主的工业行业。
四是化学和医药工业得到发展。乡镇企业兴起后,1985年,全县化工企业共有82家,主要产品为磷肥、塑料制品、硫酸、硝盐、甲醛胶、电石等。医药生产厂家11家。主要生产黄连素,中成药和大输液制剂,神农牌保健药枕。新都的乡镇企业形成了种类众多,纺织、缝纫、皮革、森林工业、造纸、文化用品、电力工业等,使新都县的乡镇企业形成企业众多,产品齐全,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产品被国家评为金、银、铜奖产品,有的产品被评为国际金、银奖。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新都全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在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78年-1985年,乡镇企业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和效益。
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1978年同1985年比较,新都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4%上升到65.32%;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乡镇企业的劳力在农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由7.68%上升到26.31%,消化了60%的剩余劳力,使农村劳力投放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壮大了集体经济,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1985年末,乡镇企业有固定资产(净值)6217.64万元,流动资金428万元,专用基金(不含福利基金)939万元。乡镇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经济“三级所有两级空”的状况,为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一些乡镇企业较发达的乡村,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不同形式和程度地对农业进行补贴,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从1983年开始的三年中,全县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资金,以年均49.6%的速度递增,每年平均以工补农的金额占乡镇工业利润的7%左右,有的村还达到20~30%。
11月2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隆重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大会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
打开新都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全区改革开放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之一。 改革开...
11月20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自强参观我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展。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麻渝生一...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0月25日,由区委组织部...
故事四 改革初期 新都的黄金时代 黄义元作讲话发言 1978年,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时任新都县委书记的黄义元...
讲堂时代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0月12日,我区在黄桷树广场举行改革时代讲堂,邀请改革实践者为大家分享带领团...
为提升会员政治素质和党建水平,9月18日--20日,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协会会员到广安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
农民签订包产到户协议(资料图片) 成都市新都区,是中国西南小小的一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版图上,她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