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观察丨粮食连年丰收 危机意识不可丢(3)

发布时间:2020-08-26 17:3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观察丨粮食连年丰收 危机意识不可丢(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当地农民起初用地表水灌溉,之后开始抽取地下水,致使个别地方出现地面沉降。2014年起,国家在华北地区开展地下水超采漏斗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当地农民起初用地表水灌溉,之后开始抽取地下水,致使个别地方出现地面沉降。2014年起,国家在华北地区开展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2019年3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四部委还针对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联合下发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粮食的有效供给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美国的十三分之一,加拿大的十八分之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缓解全国粮食严重紧缺等造成的产需矛盾、供需矛盾,国家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等票证。

有报道曾这样描述那段粮食短缺的岁月:每人每月四两油、二斤肉,城市居民怕没票,更怕老家来亲戚,一个亲戚要吃掉一个人的口粮,家里就得有一个人饿肚子。每月到割肉的时候,人们专挑肥的买,因为肥肉回去可以炼油。

“我们经历过相当长的粮食短缺的历史,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把增加粮食产量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创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人口的奇迹。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水资源都很‘疲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直言,过去我们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就是中国人能养活自己,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必须不断充实和延伸粮食安全的内涵。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粮食生产目前仍处于粗放式生产阶段。”据武轶介绍,中国粮食产量占世界16%,化肥用量占世界31%。过去的几十年中,化肥、农药的施用保障了我国粮食的增产,但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肥料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消耗过多,污染地下水及河流。

“粮食的生产潜力是比产量更为重要的粮食安全因素。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下,还要考虑5年后、10年后,以及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刘晓洁介绍,我国自2015年起开始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倡导“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正是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朝着更安全、更绿色和更高效方向发展。

观察丨粮食连年丰收 危机意识不可丢(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