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渔滥捕是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调查发现,渔民的渔获已呈数量少、质量低、幼龄化趋势。合江县水产渔政局局长袁大春也表示,电鱼、迷魂网、地笼子等非法捕捞方式和渔具屡禁不绝,大小鱼通吃,对资源损害极大。渔业陷入“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资源越捕越少”恶性循环,禁捕势在必行。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部分,赤水河无疑是幸运的,但又绝非偶然——它不仅是著名的美酒河和英雄河,更是长江上游支流中唯一没有闸坝阻隔、保持自然生境的河流。
“唯一”,赋予了赤水河重要的使命和希望。赤水河栖息的鱼类有110余种,包括岩原鲤、圆口铜鱼等30余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农业部的报告将这里称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最后的避难所”。“其生态功能和地位无可替代,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十分重大。”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彦亮表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阶段,为给特有鱼类另找生存之路,必须选择一两条流程较长、流量较大、水域生态系统较有代表性的支流建立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曹文宣就第一个提出要将赤水河作为建立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首选河流。
2000年,我省建立了第一个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5年将赤水河纳入保护范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渔民转产转业是禁渔的基础。2016年8月26日,农业部长江办与泸州市在成都签订《长江流域赤水河四川段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该河段渔民“退捕上岸”工作,确保2017年实现赤水河全面禁渔。
“赤水河作为试点,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曹文宣很欣慰。
B、转产上岸一年
洗脚上岸渔民努力适应新生活,赤水河鱼类日均单船产量一年增2成
1月8日,多地或大雪或降温,合江县却迎来难得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