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永昌堡内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王氏宗祠牌坊是穿草鞋的保下来的,王氏宗族声望是十三进士撑起来的”。那《王氏族约》是如何让“穿草鞋的”与“着官服的”一样谨言慎行、遵规守法的呢?《王氏族约》在开篇祠仪中写道:“毋作非法,而犯官刑;毋恃富强,以凌贫弱;毋好争讼,而扰门庭。”《王氏族约》在德行上主张“事亲必孝,事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正”,在治家上要求无论“为庶人,为士,为大夫卿佐”都应“本诸勤俭”。对于族中精英,则提出更高要求:“凡生员,当敦行好礼,崇尚气志。”《王氏族约》施行之后,因其卓然功效被县府两级举荐,上升为官方推崇的家规族约范本。但这一族约精神决不止于字面纸上,王氏历代先贤将其践行为施粥舍粮、扶贫济困、铺桥修路、抗倭建堡等务实义举。
这尊把剑持矛、威风凛凛的英雄塑像,铭记着英桥王氏殊死抗倭的悲壮历史。明嘉靖年间,永嘉是海防前线。王澈的胞弟王沛自幼深受“惠泽及民”教诲,他与族侄王德,招募了两千余人的“义师”。这支自发的“义师”,不但在本地屡退倭匪,还多次驰援邻近卫所。后王沛、王德相继为国捐躯,分别被追赠为太仆寺丞、太仆寺少卿。再后来,王沛之侄王叔果、王叔杲意识到“固营垒以待敌”的重要性,率众筹资筑建城堡。王叔杲倾囊倾家负担大半,自家宅院却隔在城外。王氏族人众志成城,历时一年建起了一座民建的海防雄关“永昌堡”,成为“巍然屹立的地方长城”。400余年后,军事专家范中义观堡后慨叹:“将当时管形火器的先进性能同城堡防御巧妙结合起来,这是一大创举,是前所未有的。”
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 洪振宁:
通过族约培养自己家族里面的人才,培养正气。正气养成以后,形成发自内心的行动,然后来影响社会,影响当地的社会风气。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