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母
孟母,仉(zhǎng)氏,孟子的母亲,战国时晋国人。孟子3岁丧父后,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数十年如一日抚养孟子长大,并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约礼等方面对孟子进行教育。既成就了孟子的“亚圣”地位,更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教子之道。其“三迁择邻”“断织教子”的佳话代代相传,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陶母(东晋名将陶侃母亲)、欧母(欧阳修母亲)、岳母(岳飞母亲)一起誉为“四大贤母”。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仉氏的教育下成长,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晚年回到故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七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及“仁政学说”。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被追封为“邹国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孟子被封为仅次于“至圣”孔子的“亚圣”;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孟府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