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氏家训中的规矩之道,引导、激励着孟氏子孙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变迁中,都要时刻铭记祖先的训诲,秉持珠规玉矩,行人间正道。
晋代孟漏,布衣蔬食,隐居山林,权臣桓温登门造访亦不为所动,安贫乐道不移其志。
千百年来,孟氏后人以“气养浩然”“居仁由义”“规矩之道”作为祖训族规,努力践行,为孟氏家族家风流传,也为中华民族连绵不辍的文化血脉传承,始终不懈地努力着。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 王志民:
孟子的家训实际上渗透、贯穿在《孟子》这本书中。孟子跟他的弟子谈,跟其他的人论辩,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修养道德,怎么养浩然之气……这些既是他思想主张的宣扬,也是他家风家训的一种体现。当然,《孟子》这本书不是专门来教育孩子的,专门进行家庭教育的。(孟子)他有非常高远的理想,就是关怀国家命运、关怀民生和社会,然后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觉得要像孟子一样有这种理想,而且要为这种理想百折不挠地去奋斗、去追求,这样,我们这个社会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也是孟子所理想的社会。
泽被后世
元代邹县知县在《谒孟庙》诗中写到:“雨苔寂寂迷书屋,秋谷离离满墓田。今日丹青重绘画,邑人犹说子孙贤。”
“邑人犹说子孙贤”,子孙的贤良离不开《孟子》七篇的影响,其中的诸多至理箴言成为孟氏后人为人处世、为官为商的金科玉律。
《孟子》七篇治国为政的主张和理念中,廉政被列为治国安邦之要务,并成为历朝历代为官的座右铭。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将《孟子》七篇刻石勒经,同时立《戒石铭》训示百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