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件的管理也是我国城市的弱项。许多城市对事件发现迟、处理慢,交通事件占了大部分的道路资源,使拥堵扩大。好的交通管理是基于优秀的监测能力和快速的处置流程。不着边际地随意应用新科技,却不改善流程、不改善交通控制,被浪费的不仅仅是道路资源,还有老百姓的时间。
3)需求管理:抑制小汽车,管理土地使用
与其说是抑制小汽车出行,不如说是提高其他出行的性价比。这样的方法有很多,如提高公共运输的通行效率,让乘坐公交的时间短于开车的时间,这是改变旅行时间对比;还可以改变旅行费用,提高个体定制化出行的成本,或者收取拥堵费,或者减少小汽车车道数让给公交车辆行驶。通过时间、金钱的杠杆,改变人们的选择。也有的需求管理方法是鼓励在家办公,或者错时上下班,需求管理的手段是减少出行需求,或者使需求分散、迁移。
土地使用管理则涉及城市整体管理的内容,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局面。利用税收政策、公共交通引导开发、土地政策等,将一些机构和企业搬迁,减少城市中心的拥堵。
许多城市用各种方法来治理拥堵,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还有的带来问题,使城市竞争力下降。因此,方法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结果,要因地制宜地逐步缓解拥堵。
如何推动拥堵治理
对各城市的治堵工作进行监督、推动并考核,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政策。这样的政策,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并区分考核对象
大到两千万以上人口的巨型城市,小到几万人口的小城镇,拥堵现象在我国许多城市发生,但原因却各有不同。因此,考核政策的组成要素会相差很大。
譬如,在一线城市,轨道交通承担了主要通勤流量,拥堵可能出现在地铁口,需要考核的重点是公共交通的方便、准时和舒适。然而,对于一些小城市,公交的客流很少,人们通常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上下班,如果需要维持公交的方便且准点准时,会使城市背上很大的财政负担,自然也会减少居民的其他福利。
交通资讯,天府龙泉驿,龙泉驿新闻网,成都龙泉驿区门户网站,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汽车城门户网,成都龙泉官网,成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