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12)

发布时间:2020-05-06 16:0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1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鼓励弟弟要不辞劳苦、不辱使命、不忘家国、不要自傲,勇于完成出使任务。全诗意象生动、感情真...

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鼓励弟弟要不辞劳苦、不辱使命、不忘家国、不要自傲,勇于完成出使任务。全诗意象生动、感情真挚,抒写了兄弟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砚铭训①》

【注释】

①砚铭训:苏轼在送别长子苏迈去做县尉时,曾赠予儿子一方砚台,并在砚台上刻了四句铭文。

【译文】

用这方砚台学习圣贤之道,应当经常是如饥似渴的;用它追求上进,应当经常有所惊醒;用它书写治理财政的规章,应当经常考虑多给予民众利益;用它书写狱文,应当经常想到多给予犯人悔过自新的机会。

 

豁达乐观

侄孙元老秀才:久不闻问,不识即日体中佳否?蜀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讯。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来多病瘦瘁,不复如往日,不知余年复得相见否?循、惠不得书久矣。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又泉、广海舶绝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

  ——摘自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二》

【译文】

侄孙元老秀才:很久没有通音讯了,不知最近身体可好?四川的家人,都得不到他们安好的消息。我住在海南岛,情况一如往昔,只是近来生病,瘦了一些,不如往日那样健壮了,不知道这剩下的岁月还能不能与你再见面。循州和惠州也很久没通音讯了。贬谪在外的凄凉孤寂,我不说你也明白。加上海南岛连年荒灾,吃饭生活等事很是艰难,泉州和广州的商船也很久没来了,因此连药品、咸菜、鱼酱等物都缺乏了,穷困到这种地步,只有听天由命了。我和儿子苏过相伴过日,好像两个苦行僧。不过心中依然超脱自得,没有改变心意,你知道了这些,也不必替我们担忧。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

三苏祠·启贤堂

●专家观点

曾枣庄: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1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