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7)

发布时间:2020-05-06 16:0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7)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带领杭州人民治理西湖。在大规模的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他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疏浚...

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带领杭州人民治理西湖。在大规模的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他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被建筑在了湖中,成为了一条连接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并在堤上修建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的无限妍媚,因为六桥烟柳,而融入了诗般的意境。如今,世人将西湖长堤称为苏堤,在这长堤的别名中,留下了后人对苏轼的怀念和崇敬。

西湖侧畔曾有一座安乐坊,是一家看病住院不收钱的公立慈善医院,其创始人正是苏轼。这个领先时代的创新举措,在史册上留下了令人称道的一笔。

宋哲宗元祐六年,也就是1090年春季,杭州突发一次疫情,苏轼下令多做稠粥和药剂,并筹集白银2000两,设立病坊,免费为患者看病。

苏轼的善政之举,影响深远,铭刻史册,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念。

密州,捕蝗抗灾,收养弃儿;惠州,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儋州的东坡医所,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不胜枚举。

凤翔、扬州,黄州,密州,杭州,惠州……到处是苏轼善政的足迹。

这徐徐展开的文化地理画卷,与之有关的印刻,不仅仅是人文地理的点缀,更是苏东坡道德风范的绵延,中华文明传承的象征。

这个人的山河之恋,成为中国文化版图的一部分。

他的足迹、功德,寄寓于民间,散播于海内外。他怀抱经世济民之心,而人民,也赐予了他以厚报——至今,苏轼的文章歌赋,仍然被广为传颂,人们所获得的,岂止是辞章的优美?

第三幕 兄弟同契,家风永传

【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至今在中国人的心灵回响。真挚的情谊,高贵的襟怀,浩然之气,一泻千里。

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这首千古绝唱是苏轼思念弟弟苏辙的作品。

当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更多了一份对人间亲情的眷恋。

亦师亦友的兄弟二人,创造了不朽的佳话。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7)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