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珍藏和陈列着五千余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蜀中负有盛名的人文景观。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三苏家风家训
苏氏一门家风笃厚,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皆留下大量与家风家教相关的文字、诗词。
苏洵撰有《苏氏族谱》一卷,包括《谱例》《苏氏族谱》《族谱后录上篇》《族谱后录下篇》《大宗普法》《苏氏族谱亭记》等六篇,概述了苏氏家族的起源发展,记述了苏氏先祖的嘉言善行,教育后代不忘祖宗先人,孝悌忠信、和睦友爱,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此外,苏洵另有一篇《名二子说》,解释了为两个儿子命名的缘由,寄托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告诫。
苏轼也非常重视总结家族优良家风,教育子侄。他的《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记先夫人不残鸟雀》等讲述了母亲程夫人的教子事迹,弘扬仁厚、不贪财的道德理念。他对于弟弟和侄子、侄孙的教育,多为诗文、书信形式。他和苏辙感情很深,认为弟弟“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辙则说哥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几十年间,兄弟二人相互勉励,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留下《初别子由》《送子由使契丹》《和子由渑池怀旧》《狱中寄子由》等不少感人篇章。他还教导子孙后人要多读史书,写文章不能一味追求辞藻的华美,“期于适用乃佳”。做人方面,他教导后人要保持宁折不弯、豪放刚直的风骨。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他说自己虽被贬到海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另外,苏辙之孙苏籀曾撰录苏辙语录一卷《栾城遗言》,“以示子孙”,也是苏氏一门家风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脚本
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
四川眉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
王尔烈 王尔烈雕像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