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承认,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我们单位那时有一个警示片,里面讲一个儿子在犯错后,生命最后时刻就在埋怨他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多告诉他一些‘不’字,哪些是不能做的。我可能也更多地在这些方面给他说了一些不,收得紧了一些。”
这些年,老两口搬了四次家,刘阿姨几乎丢掉了所有与自己大学时相关的书籍或笔记,对她来讲,这些东西意义非凡。但唯独没有丢弃的是王猛从小到大的所有物品。对于王猛提及的上学问题,以及父母决定其衣着问题上,老王认为,外面的学校没有大院学校环境纯净,担心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外,无论在哪里上学,更重要的还是自身先天努力。在选择衣服上,老王则称的确会帮儿子做选择,“但也不是所有”。
儿子抗挫折能力不够
“他把所有问题迁怒于家人”
最近,老王分析了儿子与家人远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和老伴达成的结论是: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经历不顺的时候。他认为,儿子性格内向且带着些软弱,抗挫折能力也是不够的,同时,心理问题也存在,“为过去痛苦,为他人买单,这就是症结所在。”
老王说,儿子一直很优异,但到了北大后,肯定还会有比他更好的学生,所有在大学后期就出现了情绪问题。之后,虽然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一开始工作也很用力,但受到同事的一些影响后,又觉得不对劲。再往后,去美国读研究生时,还有很高的目标,要做最牛的心理学家,前期还觉得语言很顺利,但后续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加上对周边人的看法,最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