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猛已经意识到自己性格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也曾想过到心理咨询机构就诊,但他认为当时心理学科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并不成熟。他决定拯救自己的心理——换一个专业,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问题,与过去抗争,也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专业,“回避自己动手能力差,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救赎之路并非一路坦途,在美国时,王猛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地回想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他找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在与咨询师的交谈中,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而这些问题也印证了自己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猜想。报告出来后,王猛给父母寄回了一份,但父母却“不以为然”。
研究生毕业后,王猛悄悄回国,仅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知道自己的去向,但他特地叮嘱不要让父母知道。回国后,在经历了几年曲折的工作后,王猛最终到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项目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心理基础学科,比如孩子的记忆、情感如何产生、知识如何获得等,让他们能够分析问题,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
至今,王猛的父母并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做着什么工作,最多的信息莫过于“在北京”。当被人问及王猛为何每年春节都不在家时,母亲的回答一直是“人在美国,没时间回家”。
去年国庆,王猛收到了来自父亲的邮件,家人“突然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你喜欢什么就聊什么”,王猛没有多说,冷冷地回了一句“我知道我喜欢的话题该跟谁聊”。
同学声音
父母教育可能出了问题
他的控诉也有些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