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末,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张载后裔,齐聚太白山下渭水之滨,在陕西宝鸡眉县横渠镇张载祠,祭奠他们的先祖: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张载。他创立的以“横渠四句”、《东铭》、《西铭》为代表的家规家训,熏陶了代代张氏家族子弟,传遍关中平原、三秦大地,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精忠爱国 经世致用
张载,公元1020年生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他15岁时父亲在涪州(今重庆)任上病故,与母亲和弟弟张戬扶柩东归河南开封,途中遭遇战乱,只好将父亲葬于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此定居。
张载青年时文武兼修,藉藉无名却强烈关注频遭侵掠的边地形势。21岁时即向陕西招讨副使并延州知州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请缨收复失地。范仲淹慧眼独具,劝说他弃武从文。张载从此在横渠深入钻研儒道释及天文和医学,融会贯通,37岁时即以《周易》为核心,初步形成了自己哲学思想“气本论”的雏形。38岁时,张载与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县)司法参军,丹州云岩(今陕西宜川县)县令,签渭州(今甘肃陇西县)军事判官公事。熙宁十年(1077年),他辞官还乡,在回归横渠的途中,因病辞世。后世封为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治世施政 立心立命
“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笃实尚行”,“经世致用”,“民胞物与”,这些伟大的思想情怀,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张载的案头文牍,而是积极自觉地融入到治世施政行为之中。
在云岩县令任内,他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他每月初一常设酒食召集款待乡里老人,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发布县衙的规定和告示。云岩人至今还保留着张载制定的礼仪习俗。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学智: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