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12)

发布时间:2019-10-24 08: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1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首先是延师教子。这是他特别强调的。他认为如果不教,再好的子弟也不能成材,所以他非常强调师教之重要。他说:古者易子而教,后世负笈从师,要无...

首先是延师教子。这是他特别强调的。他认为如果不教,再好的子弟也不能成材,所以他非常强调师教之重要。他说:“古者易子而教,后世负笈从师,要无不教其子者。”张履祥指出,中等资质的人,得到老师的教诲,可以达到上等的水平;得不到老师的教诲,就会退到下等资质的水平。这样,“子孙贤,子以及子,孙以及孙。子孙弗肖,倾覆立见,可畏已”。在选择老师上,他提出的标准是:“师必择其刚毅正直、老成有德业者,事之终身。”他批评那些只知为子孙留下田宅金钱、而不知为他们聘请老师的人,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他认为无论家庭情况如何,也要尽量使子弟得到老师的教诲,他甚至说“世人但知不可生而无父,岂知尤不可生而无师乎?”

其次是教宜严不宜宽。张履祥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长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他认为贤与不肖,就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对子弟严格要求:“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则姑息,放纵姿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再次是近善远佞。张履祥还教导儿子要“知人”。他认为知人,才能“亲贤远不肖”;不知人,则必然近小人远贤人,最终“身危家败”。如何才能识别贤人、亲近贤人呢?张履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列举了二十多种“贤者”与“不肖”的特征,供儿子学习鉴别。比如:“贤者必刚直,不肖者必柔佞;贤者必平正,不肖者必偏僻;贤者必虚公,不肖必私系;贤者必谦恭,不肖必骄慢;贤者必谨慎,不肖必姿肆;贤者必让,不肖必争;贤者必开诚,不肖必险诈;贤者必特立,不肖必附和;贤者必持重,不肖必轻捷;贤者必乐底,不肖必喜败;贤者必韬晦,不肖必表报;贤者必宽厚慈良,不肖必苛刻残忍……”张履祥对贤与不贤特征的比较,是很有道理的。

为这篇家训写跋的学者汪森评价《训子言》说:“凡为子者皆可做座右铭也。”此言不虚!(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延斌)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1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