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5)

发布时间:2019-10-24 08: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训子语》刊行之后,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赞许,后世影响深远。在清朝作为中学堂修身读本的《五种遗规》中的《训俗遗规》,就辑录了《训子语》中...

《训子语》刊行之后,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赞许,后世影响深远。在清朝作为中学堂修身读本的《五种遗规》中的《训俗遗规》,就辑录了《训子语》中的近半内容。当代学者编著的各种“家训”类著作之中,都绕不开杨园先生《训子语》。400多年后的今天,在杨园先生的故里,教育工作者们还在继承着他的教诲。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教师 余荣军:

现在我们重提家规、家风、家训,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唤起我们对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张履祥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我们强调对孩子的爱、自由、平等。但别忘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张履祥先生的《训子语》,将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参考。

公元1674年,六十四岁的张履祥病逝于杨园村自家的务本堂,后被葬于杨园宅东南。1864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捐资修葺张履祥墓,亲自题碑“大儒杨园张子之墓”。张履祥墓旁边,还专设杨园祠。

浙江省桐乡市地方文化研究学者 张森生:

张履祥先生在我们桐乡历史上很有影响。他逝世以后,就给他造了一个规格比较高的墓。光绪年间,我们桐乡有个学者叫严辰,他主编《桐乡县志》的时候,就专门写了比较详细的篇章记述张履祥先生,还附录了他的著作。

张履祥一生,大都在本地教书、著述、务农,尽管“声名不出闾巷”,活动范围不过浙西一带,但因其学风“正大”、践履“笃实”,后世逐渐影响到安徽、山东、湖南等地的学者,对于清代理学发展影响深远,被后人公认为“理学真儒”,曾国藩、左宗棠等都对其赞誉有加。张履祥及其友人、后学被称为“杨园学派”。张履祥在清朝获得了入祀孔庙的殊荣,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陆世仪、张伯行、汤斌、陆陇其、孙奇逢同被列为儒家圣贤。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浙江桐乡张履祥:耕则良农 读则良士(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