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子语》刊行之后,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赞许,后世影响深远。在清朝作为中学堂修身读本的《五种遗规》中的《训俗遗规》,就辑录了《训子语》中的近半内容。当代学者编著的各种“家训”类著作之中,都绕不开杨园先生《训子语》。400多年后的今天,在杨园先生的故里,教育工作者们还在继承着他的教诲。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教师 余荣军:
现在我们重提家规、家风、家训,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唤起我们对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张履祥先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我们强调对孩子的爱、自由、平等。但别忘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张履祥先生的《训子语》,将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参考。
公元1674年,六十四岁的张履祥病逝于杨园村自家的务本堂,后被葬于杨园宅东南。1864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捐资修葺张履祥墓,亲自题碑“大儒杨园张子之墓”。张履祥墓旁边,还专设杨园祠。
浙江省桐乡市地方文化研究学者 张森生:
张履祥先生在我们桐乡历史上很有影响。他逝世以后,就给他造了一个规格比较高的墓。光绪年间,我们桐乡有个学者叫严辰,他主编《桐乡县志》的时候,就专门写了比较详细的篇章记述张履祥先生,还附录了他的著作。
张履祥一生,大都在本地教书、著述、务农,尽管“声名不出闾巷”,活动范围不过浙西一带,但因其学风“正大”、践履“笃实”,后世逐渐影响到安徽、山东、湖南等地的学者,对于清代理学发展影响深远,被后人公认为“理学真儒”,曾国藩、左宗棠等都对其赞誉有加。张履祥及其友人、后学被称为“杨园学派”。张履祥在清朝获得了入祀孔庙的殊荣,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陆世仪、张伯行、汤斌、陆陇其、孙奇逢同被列为儒家圣贤。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