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又称武夷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按朱熹《武夷精舍杂咏诗》所记,其布局大致是:隐屏峰下,两麓相抱之中,有三间房屋,名为仁智堂。堂的左右,有两间卧室,左边是自己居住的,叫隐求室,右边是接待朋友的,叫止宿寮。左麓之外,有一处幽深的山坞,坞口累石为门,称石门坞。坞内别有一排房屋,作为学者的群居之所,名为观善斋。石门西边,又有一间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为寒栖馆。观善斋前,还有两座亭子——晚对亭和铁笛亭。而在寒栖馆外,则绕着一圈篱笆,截断两麓之间之空隙,当中安着一扇柴门,挂上“武夷精舍”的横匾。
朱熹在此著书立说,授徒讲学,长达五年之久。其理学思想也因此传播开来,形成了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他还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系,始创“四书学”。之后,一批理学名家相继在武夷精舍附近择地筑室,读书讲学,有的还以“继志传道”为己任。所以,武夷精舍所在地武夷山在南宋时期已成为一座名山,后人称之为“道南理窟”。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位于福建省建阳市考亭村,是朱熹晚年居住、讲学之地。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筑室居此,因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复至于居室之东,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朱熹在此授徒讲学八年,著述甚丰,完成了理学思想的最后体系。宋理宗时,程朱理学倍受重视,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
朱熹家训
朱熹不仅是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对朱子后裔影响深远。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