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朱熹:落落三百余文 千古“治家之经”(7)

发布时间:2019-10-26 10:0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朱熹:落落三百余文 千古“治家之经”(7)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八百多年过去了,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朱子后裔不管是身居官场还是静处乡村,老祖宗亲手写下的《朱子...

八百多年过去了,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朱子后裔不管是身居官场还是静处乡村,老祖宗亲手写下的《朱子家训》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指引。《朱子家训》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庐便在《朱子家训》的基础上,写出了《朱柏庐治家格言》。

【学生朗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为一代大儒,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而心里又总是装着百姓,亲民爱民。他的这些官德思想得到后世官员的倡导,甚至身体力行。

中华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马照南:

《朱子家训》是朱子对家庭建设、社会建设的一些体验和感悟,通过这篇《朱子家训》,我们也看到了朱子的人格影响和人格魅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至今天,朱熹的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而《朱子家训》也为我们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杰人:

《朱子家训》让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文明的人。

回望紫阳楼,朱熹当年亲手种植的樟树,现已郁郁葱葱,绿荫如盖。五夫村外,荷花飘香,“朱子故里荷田田,闽邦渊源水清清”。人心向善,古村不老,紫阳高照,家训流芳!

一代大儒朱熹如何清廉为官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朱子。19岁中进士,先后任同安县主簿、南康知军、漳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等,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当过皇帝宋宁宗的老师。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朱熹:落落三百余文 千古“治家之经”(7)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