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夫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干家中,女儿朱兑因家里贫穷,拿不出好东西招待父亲,只能以葱汤麦饭让父亲充饥,心中很是内疚,感觉对不起父亲。但朱熹面对这顿粗茶淡饭却吃得格外香甜。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杰人:
朱子不但没有怪罪女儿,朱子反而非常高兴,而且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这么说的,“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人。”写了这样一首诗表扬他的女儿,就是说葱汤麦饭是太可口了,只要能够疗饥,能够吃饱,我就很满足了,你要想到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呢,朱子就是这样一种胸怀,他的勤俭在当时是有名的。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他办了很多书院,却没有为自己置办任何产业,也没有为家人谋取任何私利。据史料记载,朱熹晚年,生活比较清贫,“其斋舍无以避风雨”。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朱熹对他人惠赠的财物,只要是于法有碍,一概以礼谢绝,绝不收受。
中华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马照南:
朱熹他家从江西婺源迁到福建来以后,家庭一直是比较清苦的,相当的清苦,日子过得很艰辛,但他凡是不义之财,一概不取,始终以清廉自守。朱熹的清廉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包括在《宋史》里都有记载。
《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深刻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这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