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集训诂大成 立百年家声(13)

发布时间:2020-07-02 07:2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集训诂大成 立百年家声(1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训诂是一项繁琐而枯燥的学问,也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学问。从事这门学问,首先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其次得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国学功底;...

训诂是一项繁琐而枯燥的学问,也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学问。从事这门学问,首先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其次得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国学功底;再次还得具备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敢于批判的治学精神。非如此,就不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有口皆碑的学术成果。

王氏父子在训诂方面的成果罕见其匹。龚自珍说:“《经传释词》为古今奇作,不可有二。”阮元说:“王氏父子一家之学,海内无匹。”梁启超认为“训诂学实为高邮王氏学”。章太炎认为:“训诂学到了王氏父子已经基本分析就绪了,后人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些修补工作。”这些评价充分肯定了王氏父子对训诂学的杰出贡献。

北宋王安石在评价唐代诗人张籍的诗作时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这句话来评价王氏父子的著作,再贴切不过。

据载,王念孙幼年时,母亲即去世,父亲王安国将他带在身边授课。王念孙幼年读完《十三经》后,又通读了《史记》和《资治通鉴》,奠定了自己坚实的童学基础。他考中进士后,在业余时间开始写作《广雅疏证》,每日疏证三个字,寒暑无间,10年粗成。另一著作《读书杂志》共82卷,前后花了20多年时间。致仕还乡以后,“里居以著述为本,常谢绝人事,独居湖滨精舍穷搜博采”“一字之证,博及万卷。”王引之写作《经义述闻》时,王念孙告诫他,大凡是评说古代经典的,都希望能符合古代经典的本意。前人对经典作注,如果有不符合经典本意的地方也不奇怪,要选择其中正确的部分听从它。王引之遵照父亲的要求,在著述过程中,一旦遇经典著作的释义有不同的地方,一般不勉强确立哪一种学说;遇到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也不强行加以解释,总是暂缺存疑,绝不牵强附会;而对于自己早年著作有粗疏的地方,后来只要发现,一定会把它改正过来。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集训诂大成 立百年家声(1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