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缺什么,我就想办法,其实社会上有很多愿意捐助的企业家或者老板,他们不知道往哪捐,甚至会对捐款的使用有些不信任。”宋冉说:“如果跟他说,你不必直接给我们钱,就说缺什么东西让他自己采购,大多数企业家还是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2005年,来自台湾的李南阳带领四川凉山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全村人民新建起了达祖小学,并担任达祖小学第一任校长,7年后,校长职务被传到了王木良手中。
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最初当教师的那几年,平均每月工资只有300元,现在达祖小学教师的工资则已经达到了2100元左右,虽然与同地区公办学校相比还是偏低,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说,由于学校地处景区,当地经济速度提升快,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以前建学校一个技术工30块就可以请到,现在要花到300多才有可能请到,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
“我们每年办学经费中七八成都是来自社会募捐,虽然学生也享受国家提供的营养午餐、书本等福利政策,但教师的工资需要学校自己筹款。”他说,在运营学校的过程中,自己常常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考虑如何获取办学经费,“除非有社会团体可以承诺跟我们说要长期加薪,要不然我们根本不敢给教师涨工资。”
为了寻求更多社会募捐,王木良和学校负责外联的老师,常常要在外面跑动,主动联系社会组织,募捐办学资金。
此外,王木良还在学校附近办起了农场,租用了村民100多亩地,通过种植核桃、果树,养一些业野猪、土鸡,来保证学校生活的自给自足,“最好能有些产出,带来些资金。”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发展迅速的达祖小学,也慢慢吸引来了一些师资,“以前我们学校都是支教老师,很不稳定,现在周边一些毕业的大学生、高中生、中专生毕业后都会愿意过来工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