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摘自《曾文正公家书·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致诸弟》
【译文】
弟弟们在家,总要教育子侄辈遵守“勤敬”二字。我在外已有权有势,那么家里的子侄就最容易骄傲奢侈、放荡不羁,“骄佚”二字正是败家之道。万万希望弟弟们每时每刻留心,不要让子侄们沾染此种恶习,至关重要至关重要。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之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
——摘自《曾文正公家书·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致诸弟》
【译文】
各位弟弟不爱整洁,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迹象。以后一定要细心收拾,就算是一纸一缕,竹头木屑,也要捡拾干净,做好子侄们的榜样。若是第一辈涣散懒惰,第二辈就会骄奢淫逸,这样下去,那么就会渐渐滋生白天睡懒觉、晚上睡不着、甚至吸食鸦片的恶习。
二、敦 本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八本家训
【译文】
研读古书要以明白字意通俗易懂为根本;写诗作文要以讲求韵律朗朗上口为根本;侍奉亲人要以常让亲人愉快开心为根本;修身养性要以排解烦恼胸襟豁达为根本;立身处世要以不说假话言而有信为根本;居家生活要以不恋懒觉早起劳作为根本;当官从政要以廉洁不贪两袖清风为根本;带兵行军要以遵守军纪不扰百姓为根本。
曾国藩手书八本家训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摘自《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致诸弟》
【译文】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
王尔烈 王尔烈雕像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