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21)

发布时间:2020-11-02 14:5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21)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左宗棠也持这种观点,他说不仅不留钱财,连古籍字画也不留给子孙,曾氏称赞左的这些话是“见道之言”。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曾氏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作者 唐浩明)

曾梦佳:理智传家谨言行,尽在细雨无声中

几千年农耕文明,朴实的中国农民恪守着“耕读传家”的训育,进能读书入仕,退则耕田养家。我家世居闭塞的湘中双峰荷叶,数代祖辈如所有普通农民一样,半耕半读,既在田间辛勤劳作,收获每一个丰年,又不误子孙教育,将读书入仕的期盼一代代传下来。竹亭公(曾国藩父亲)有一副对联很能说明这种耕读传家的心理:“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普通农民的想法很简单,读书入仕于个人出人头地,于家族光耀门楣。竹亭公在此之上对子孙更寄托了为国承担重任的期盼,读书入仕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艰辛和责任。

文正公(即曾国藩)果然不负父亲的期盼,历尽艰辛后封侯拜相,洞悉世事的他给儿孙留下读书明理、谨言慎行的家训。斗转星移、百年沧桑,文正公的诸多教诲并未代代相传,然而读书明理和谨言慎行的训育却如清泉流淌、沁入心中。家中虽再无出其右者,然外交家、数学家、教育家却出了不少,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也都是知书达理,于社会有用之人。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21)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