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9)

发布时间:2020-11-02 14:5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9)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872年农历二月初四,一代尊儒曾国藩溘然长逝,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那一楼藏书、一套家书和一篇寄托着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希冀的遗嘱。 十代书...

1872年农历二月初四,一代尊儒曾国藩溘然长逝,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那一楼藏书、一套家书和一篇寄托着“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希冀的遗嘱。

十代书香

富厚堂的建筑风格,仿泮宫式样而设计。“泮宫”,在周代是诸侯之学宫。当然,富厚堂真正体现“泮宫”特色的还是藏书楼。

曾国藩曾经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子孙,唯书籍尚思添买。”富厚堂内的四座藏书楼,是几代主人吮吸东西文化的象征,并且哺育出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对于曾氏后人来说,最神圣的事情莫过于上书楼看书、读书、抄书,他们称这里是“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思云馆是富厚堂中曾国藩最早的藏书楼。1857年,父亲曾麟书去世,他回家居丧之时亲自营建了这座思云馆,并居住其间“望云思亲”“恪守礼庐”“读礼山中”,还题写了楹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以自勉。思云馆既是曾国藩精藏图书的地方,辟有“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之室”,更是他饱受挫折后反省悟道、东山再起的新生之地。复出后,他以“柔道”而行之,从此在仕途上渐入佳境。

曾国藩的功成名就,为曾氏家族带来了鼎盛,但他始终认为“不可忘寒士家风”,尤其最担心子侄后辈流于骄奢淫逸,丢弃勤俭家风。

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作者 唐浩明:

曾国藩对官宦之家抱有深刻的忧虑,他曾经说,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很少有能够传到第二代第三代的,他们的后人呢,大多处境不好。那么官宦之家跟别的家庭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权势,有财富,所谓富贵。但是为什么权势和财富并没有给官宦子弟的上进起推动作用,反而害了他们呢?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湖南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9)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