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10)

发布时间:2018-04-01 07: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10)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读书以百遍为适度,一定要反复熟悉咀嚼,才能悟出书中三味。要做到书中的语言如同出自我口,书中的意思如同出于我心,融会贯通,才算学有所得。如...

读书以百遍为适度,一定要反复熟悉咀嚼,才能悟出书中三味。要做到书中的语言如同出自我口,书中的意思如同出于我心,融会贯通,才算学有所得。如果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没有达到精湛纯熟的地步,那就再读百遍,而且还要时时温习。如果读书的功夫未到火候,只顾死记硬背,含糊强记,最终结果是认字不真,理解不透,空费精神,对于做学问却没有增益。

学问之功全在讲贯。而讲习之要,必须讲后自己细看,着意研穷,潜思默究;逐句紬绎①,逐章理会,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为质问,不可草草揭过。

  ——摘自《何氏家训》

【注释】

①紬(chōu)绎:也作抽绎。紬,抽引。引出端绪,整理出头绪。

【译文】

学问之功,全在讲习贯通。而讲习的重要方式,必须老师讲后自己细看,要着意钻研,穷尽其理,深入思考,认真探究,逐句理解,逐章理会,才能得其旨趣。发现有不解之处,要立即向人提出疑问,不可草草翻过去。

真境一开,如得时雨之化,后来作文随意运用、信手发挥,自然成章,再无窒碍。若泛泛而讲、泛泛而听,原不留心佩记,徒费唇舌,不入肺腑。今日让过,明日忘之;此章未达,又讲别章;今年未明,复待来岁。虽讲至百年,诚何益也!

  ——摘自《何氏家训》

【译文】

入得学问的真境,就如得到及时雨浇灌的作物,在后来写文章时,可随意运用,信手发挥,自然成章,再无一点阻碍。如果老师泛泛而讲、学生泛泛而听,不留心记忆,那只能是徒费唇舌,而入不了内心深处。今日让过去,明日忘记了;这一章还未弄懂,又讲别的章节;今年学的内容尚未明了,新的一年又来了。即使给你讲一百年,又有什么用呢?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10)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