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22)

发布时间:2018-04-01 07: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2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我们已经行走到一处池塘边,池水澄平如镜。忽而数尾金闪闪的赤鲤,从水中接连跃起,我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句子说,此之谓锦鳞游泳;忽而又见...

我们已经行走到一处池塘边,池水澄平如镜。忽而数尾金闪闪的赤鲤,从水中接连跃起,我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句子说,此之谓“锦鳞游泳”;忽而又见水底倒映着一轮月影,我又说,此之谓“静影沉璧”!然而,现在却是大白天啊!午时的太阳正朗朗当空高悬,哪里来的这月影呢?原来那是因为在假山后底部预留了一个洞孔,经阳光射入,洞孔倒映入水,便形成了这轮白昼月影。但我并不太认可这样的解说。“机关算尽”反不如“大智若愚”,巧要巧得不露痕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艺术的极致。那么,这水底月影能不是出于叠石家之手的吗?诚然,但这未必是他的匠心独运。谚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灵感之来也,如石火电光,稍纵即逝;而又“千招不来,妙手偶得”!注意:“偶尔得之”---这正是艺术家的大幸啊!

在一处假山的石径旁,斜欹着一株三百高龄的罗汉松,而在假山的巅峰还高高地挺立这两株苍松,也都百多岁了。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当然也欣赏这高标特出的松树风格,更羡慕靖节先生口里哼着“归去来兮”的调儿,坐在车上,“载欣载奔”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虽“三径就荒”,而“松菊犹存”。于是便时不时地既“园日涉以成趣”,又“抚孤松而盘桓”。我可以抚着这峰巅的苍松也去盘桓一番吗?无奈峰巅太高且险,吾老矣,只有望松兴叹,徒唤“高松仰止”了!

何园不愧是一处“城市山林”,有着多种名树佳木。开花的,结果的,常青的,落叶的。上百年的寿星树可能有十数株之多。当年作为主人起居之所的玉绣楼前,便有着两株百年老树,一株绣球,一株广玉兰。此时绣球早已过了花期,而广玉兰犹绿叶葱茏。但吸引人们目光的却是它隆起于地面的纠结错综的根盘,仿佛是大地母亲脸上的皱纹,饱含着多少沧桑啊!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江苏扬州何园:为何晚清第一园人才辈出(2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