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世家显族中的“张”,指的就是张英家族,以其郡望称为“清河张氏”。明初由江西鄱阳迁居桐城北乡土铜山。六世祖张淳科第起家,自浙江永康令官至陕西布政参政,因长于断案,人称“张一包”,即包拯之谓。其长孙张秉文,就是张英的伯父,为明朝封疆大吏。季孙张秉彝,就是张英的父亲,赠光禄大夫。
张英父亲张秉彝,在张英初入仕途时,即多次写信告诫他:“祖宗积德,累世以耕读承家,尔惟益自勉励,以无贻前人羞”;“抱忠贞以事君,笃谦和以交友”;“敬者德之基,俭者廉之本”。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康熙六年进士,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六年入值南书房。供职勤谨,应对称旨。康熙称其“有古大臣风”,将西安门内房屋赐其居住,开清代词臣赐居内城之先例。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民间俗称“宰相”。康熙四十年告归,隐居城内故居和龙眠山赐金园,其间康熙曾数赐楹联。四十七年卒,谥文端。
祖辈的懿德嘉行,父母的言传身教,造就了张英敬慎廉俭、谦和礼让的官德人品,而他又承前启后,以其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凝铸成了一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持家治国、立身做人的《聪训斋语》。
二、聪训继世
《聪训斋语》是桐城清河张氏的一部典范家训,内容深入浅出,富含哲理。读来和风细雨,如沐春风。张英说:“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亦不用烦言伙说矣。”
这是张英教训子孙的四句箴言。通览全训,纵观张英的为人处世,其核心精神和最终落脚点,即是“廉俭”、“礼让”二端。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王尔烈 王尔烈雕像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