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居官廉俭,门无私谒。遇有人行贿时,则正颜拒绝。他曾说道:“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媚上官”;“门下奔走之客,有损无益”。其家境清苦,任翰林时,曾于会试入闱,家中竟然无米下锅。夫人搜得家中有面数斗,遂举家连食面汤将近一月。居虎坊桥时,度支困乏,夫人不得不取下孩子项下银锁质钱,以渡难关。
张英的廉俭之风,还体现在选拔、推举和保护廉俭官员方面。康熙南巡,张英曾多次迎驾扬州、淮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一次南巡,两江总督阿山欲借机增供经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执意反对,阿山想以诽谤巡游罪置陈重罪。及张英谒见,向康熙澄清事实,陈鹏年始得免祸,后成一代名臣。
廉为官之本,俭为廉之基。养廉必须以俭。张英认为做父母的应“教之俭用”,并把俭的内容归纳为“俭于饮食”、“俭于交游”、“俭于饮酒”等八个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崇尚南宋著名学者陆梭山(陆九渊兄长)治家以俭之道,要求家人把一年的日常开支费用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股,月底总结所余,“别作一封”,用来应付贫寒之急,或者“多作好事一两件”。
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原馆长、张英后人 张泽国:
张英的廉俭故事还有很多。他六旬华诞时坚持不办寿宴,不受贺礼,与妻子商定把钱省下来“制作衣绔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他解官归田之后,“誓不著缎,不食人参”。布衣蔬食,至老不衰,而救人急难则动辄倾囊。
除为官廉俭外,张英还推崇为人礼让。他说:“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做父母的就应“教之谦让”。晚年居乡时,他从不以“宰相”自居,仅以一位山间老人身份与百姓交往。遇到担柴人,便退立道旁,主动让路。而有关他“六尺巷”的让墙故事,则最为世人称道。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王尔烈 王尔烈雕像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