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六尺巷礼让为先 笃素堂廉俭传家(6)

发布时间:2020-01-07 01:2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六尺巷礼让为先 笃素堂廉俭传家(6)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史料记载,张英的桐城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氏为邻,吴家越界占用,于是引起两家纷争。张英家人便修书一封送给在京城的张英,请示定夺。张英提...

史料记载,张英的桐城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氏为邻,吴家越界占用,于是引起两家纷争。张英家人便修书一封送给在京城的张英,请示定夺。张英提笔批诗一首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言恳意切,情操高古。家人接书,遂退让三尺。吴氏闻之,深感其义,亦退让三尺。于是桐城就有了这条六尺巷,有了这一传诵至今的六尺巷佳话。

安徽省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潘忠荣:

六尺巷故事的核心精神就是“礼让”二字。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让故事史不绝书。《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舜就是舜帝,让畔就是让出田岸。舜帝以他的虚怀若谷感召了历山地区的人们都礼让田岸,这是我国最早礼让地界的故事,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后世之人都把“田者让畔,道不拾遗”作为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而追求和歌颂。张英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美德礼让三尺。他的礼让换来的不仅是息事宁人,而且感服了邻人,见贤思齐也礼让三尺,这样就成了六尺巷,一场地界纠纷就在这种互谅互让中得到圆满解决,化干戈为玉帛,这就是道德的感召力。

漫步六尺巷,你会感到你是走在时空的甬道里,正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你会感到你是走在历史的长廊中,那一块块砖格就是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使你油然而生慕古思贤之情。

漫步六尺巷,你的心灵会得到净化,你的情操会得到升华,胸怀会更宽广!

步入六尺巷,心宽天也宽;走出六尺巷,天宽心也宽!

三、廉俭传家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六尺巷礼让为先 笃素堂廉俭传家(6)相关报道